什麼是定錨效應
什麼是定錨效應
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是一種認知心理學,它指的是我們在進行決策時,常常會過於依賴最一開始接受到的資訊,這個資訊就是所謂的「錨點」,不管這個資訊是否準確,對於我們未來做決策與思考過程,都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想像一個實際的場景,你想要買一克拉的求婚鑽戒,但其實你不太懂珠寶,走進珠寶店之後,銷售人員會帶你去看他們最新款的鑽戒,定價是100萬,雖然鑽戒很美,但是遠遠超過你的預算;接著銷售人員會帶你去看車工較弱的款式,售價只要60萬元,銷售人員會跟你說,現在是超划算的價格,與頂級車工的那只鑽戒差異不會太大,而且是限時限量,買到賺到;雖然這仍然超過你原先的預算,但是由於你一開始看到的是100萬,100萬這個數字成為了你的錨點,你就會覺得60萬的鑽戒其實蠻便宜的,如果銷售人員直接帶你看60萬的鑽戒,它本來就超過你原先的預算,心理認知上就會覺得很貴。
「定錨效應」最早是由兩位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家所提出,在1974年他們所發表的一篇論文,記錄他們所做的一個認知實驗:實驗中有兩組高中學生,他們被要求解開一道數學題目,其中一組的題目是從1連乘到8;而另外一組的題目則是從8連乘到1,其實這兩題大家聽起來應該就知道是一樣的題目,只是數字的順序不一樣而已,題目本身並不難,但是因為他們只有5秒的時間,所以就會刻意迫使大部分的答題者是用猜的,結果第一組(從1連乘到8的那一組)猜的數字平均是512左右;第二組(從8連乘到1的那一組)猜的數字是2000多。其實正確答案是40,320。
這個實驗的結論,就是因為第一個數字造成的定錨效應影響,比較小的1就會導致比較小的預估答案,而比較大的8就會導致比較大的預估數字,造成了4倍左右的差異。
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,同樣是這兩位學者所做的研究,他們要求受試者被猜猜看,聯合國裡面到底有多少百分比的非洲國家,但有趣的是,他們在回答之前,需要先轉一個轉盤,轉盤上只有兩個數字,分別為10跟65;然後要求受試者回答非洲國家的百分比數字,是比轉盤上的數字高還是低,結果,那些轉到10的受試者,平均猜測25%的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,而那些轉到65的受試者,平均猜測百分比為45%,這個結論很明顯,那些轉到比較高錨點的受試者,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影響去猜測一些比較高的數字。
其實定錨效應有一個相關的理論,是談到這個錨點與調整法則,主要是說明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,會需要一個初始的參考點,然後再進行調整,得出最後的結論。換句話說,這裡提到的初始參考點,也就是人們心中的錨點,一旦這個錨點被建立之後,我們後續的調整幅度就會比較受限,會嚴重受到這個錨點的影響,所以一開始錨點的建立,真的非常重要。
定錨效應有幾種比較實際應用在行銷上的手法,例如設定以九結尾的價格,大家應該很常看到,就是以九結尾的產品價格,因為這樣子的定價能夠創造比較便宜的心理錨點和價格感受。
又有學者做實驗,受試者被要求在兩個幾乎一樣的原子筆中,選擇其中一支定價1.99美元,另外一支則是3美元,結果82%的受試者都選擇了比較便宜的那支。然後他們又做了一個延伸的實驗,將兩支筆的售價改成2美元跟2.99美元,結果這次只有56%的人選擇比較便宜的那支。
在台灣也可以常常看到以9作為結尾的定價,但標籤要放原價,不要直接放折扣後的價錢,原價才能作為消費者的初始心理錨點,消費者會比較自己到底省了多少錢,而感受到優惠的價值。
定錨效應發生的範圍非常的廣,而影響力也很強,但是即使人們認知到定錨效應的存在,仍然沒有辦法不受影響。當然要記得的就是定錨效應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行銷特效藥,如果產品本身有問題,定錨效應不是沒用,就是只能促成一次的交易,還容易招來反彈,讓人們有被受騙的感覺。
定錨效應(Anchoring Effect)是一種認知心理學,它指的是我們在進行決策時,常常會過於依賴最一開始接受到的資訊,這個資訊就是所謂的「錨點」,不管這個資訊是否準確,對於我們未來做決策與思考過程,都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想像一個實際的場景,你想要買一克拉的求婚鑽戒,但其實你不太懂珠寶,走進珠寶店之後,銷售人員會帶你去看他們最新款的鑽戒,定價是100萬,雖然鑽戒很美,但是遠遠超過你的預算;接著銷售人員會帶你去看車工較弱的款式,售價只要60萬元,銷售人員會跟你說,現在是超划算的價格,與頂級車工的那只鑽戒差異不會太大,而且是限時限量,買到賺到;雖然這仍然超過你原先的預算,但是由於你一開始看到的是100萬,100萬這個數字成為了你的錨點,你就會覺得60萬的鑽戒其實蠻便宜的,如果銷售人員直接帶你看60萬的鑽戒,它本來就超過你原先的預算,心理認知上就會覺得很貴。
「定錨效應」最早是由兩位非常知名的心理學家所提出,在1974年他們所發表的一篇論文,記錄他們所做的一個認知實驗:實驗中有兩組高中學生,他們被要求解開一道數學題目,其中一組的題目是從1連乘到8;而另外一組的題目則是從8連乘到1,其實這兩題大家聽起來應該就知道是一樣的題目,只是數字的順序不一樣而已,題目本身並不難,但是因為他們只有5秒的時間,所以就會刻意迫使大部分的答題者是用猜的,結果第一組(從1連乘到8的那一組)猜的數字平均是512左右;第二組(從8連乘到1的那一組)猜的數字是2000多。其實正確答案是40,320。
這個實驗的結論,就是因為第一個數字造成的定錨效應影響,比較小的1就會導致比較小的預估答案,而比較大的8就會導致比較大的預估數字,造成了4倍左右的差異。
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,同樣是這兩位學者所做的研究,他們要求受試者被猜猜看,聯合國裡面到底有多少百分比的非洲國家,但有趣的是,他們在回答之前,需要先轉一個轉盤,轉盤上只有兩個數字,分別為10跟65;然後要求受試者回答非洲國家的百分比數字,是比轉盤上的數字高還是低,結果,那些轉到10的受試者,平均猜測25%的非洲國家加入聯合國,而那些轉到65的受試者,平均猜測百分比為45%,這個結論很明顯,那些轉到比較高錨點的受試者,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影響去猜測一些比較高的數字。
其實定錨效應有一個相關的理論,是談到這個錨點與調整法則,主要是說明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,會需要一個初始的參考點,然後再進行調整,得出最後的結論。換句話說,這裡提到的初始參考點,也就是人們心中的錨點,一旦這個錨點被建立之後,我們後續的調整幅度就會比較受限,會嚴重受到這個錨點的影響,所以一開始錨點的建立,真的非常重要。
定錨效應有幾種比較實際應用在行銷上的手法,例如設定以九結尾的價格,大家應該很常看到,就是以九結尾的產品價格,因為這樣子的定價能夠創造比較便宜的心理錨點和價格感受。
又有學者做實驗,受試者被要求在兩個幾乎一樣的原子筆中,選擇其中一支定價1.99美元,另外一支則是3美元,結果82%的受試者都選擇了比較便宜的那支。然後他們又做了一個延伸的實驗,將兩支筆的售價改成2美元跟2.99美元,結果這次只有56%的人選擇比較便宜的那支。
在台灣也可以常常看到以9作為結尾的定價,但標籤要放原價,不要直接放折扣後的價錢,原價才能作為消費者的初始心理錨點,消費者會比較自己到底省了多少錢,而感受到優惠的價值。
定錨效應發生的範圍非常的廣,而影響力也很強,但是即使人們認知到定錨效應的存在,仍然沒有辦法不受影響。當然要記得的就是定錨效應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行銷特效藥,如果產品本身有問題,定錨效應不是沒用,就是只能促成一次的交易,還容易招來反彈,讓人們有被受騙的感覺。
0 comments